洋码头CEO曾碧波该理性看进口电商热了【39中华】
“这几年国内电商把国内零售冲击得稀里哗啦,过几年进口电商黄雀在后地又把国内电商冲击的一塌糊涂,这个格局多么有意思。”进口电商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说,他不惧天猫等大佬加入,也不怕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激烈竞争,他担心的是行业三大隐忧不能去,弄得自己的那块蛋糕也吃不了。在跨境进口每年翻倍增长的热潮之下,亿邦动力网联系到曾碧波,进行了一场既热血沸腾又冷眼旁观的对话。
曾碧波在第九届中小企业电商大会上(资料图)
对话双方
洋码头CEO曾碧波
记者
有些行业难题大佬也无奈
记者:在线零售出口用了四五年才热起来了,在线零售进口两年就吵得很火,炒作的成分大吗?
曾碧波:在线进口交易量每年翻倍增长,速度算是很快了,但是整个行业还处在发展初期,现在跨境零售进口出现了三个一头热的现象。一是政策跑到行业前面,政策改革推得很猛,六个试点口岸政策都很好,但是真正的交易量却没快速上来。二是媒体和资本过于关注和追捧,有实力和有产业沉淀的项目少;三是国内的市场上来了,国外的商家还不积极。所以说,跨境在线进口有点吵得过热了。我经常自省,媒体和资本把我们捧高了,自己千万要冷静。我更着急跑到国外去给商家洗脑,什么时候华尔街日报像你们这么起劲了,我们日子就好了。
记者:中国市场这么大,为什么海外商家还看不上?
曾碧波: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完全是两个市场,中国一个产业起来只要三到五年,一个时代就结束了,撑死到八年就完了,这个周期太快了。而欧美的流通业需要十年到二十年,他们有自己固有的节奏,不会因为中国有市场就加快步伐。这点与中国商人不同,中国人觉得我帮你你多卖一些东西不是很好吗,今年你卖五百万,明天我帮你卖一千万,这是不得了的事情。但是对于欧洲的品牌商来说,他们一般是家族企业,产量只有那么多,卖欧洲市场就可以了,对中国的大市场没那么积极。况且,有些公司设有类似中国副总裁这样的职位,或者在中国设有代理商,忽然把这中间环节去掉,肯定会遇到利益集团的阻碍,改变也需要一个过程。
记者:天猫去谈也改变不了国外商家的态度?
曾碧波:这个还是需要时间去沉淀,需要中国市场和外国市场不断的进行沟通和磨合,不是一朝一夕靠谁就能完成。
很难,他们